近期,有网友发现UOM平台的无人机训练机构资质申请功能已暂停,随后各协会的培训机构资料审查系统亦显示”升级中”。
自去年至今年,全国无人机培训机构数量从1000余家大幅增长至4000余家。这一增长背后,除原有从业者扩大经营规模外,更多是来自驾校、传统产业等不同领域的转型者。此类转型主体认为低空经济及无人机领域属于蓝海市场,存在一定投资机遇,因此选择从现金流相对稳定的教培行业快速切入该市场。
然而,培训机构的快速扩张也引发了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管理模式粗放、收费标准混乱、培训质量参差不齐。此外,部分市场主体抱有短期盈利心态,在未取得相关资质的情况下开展培训业务,导致学员合法权益受损等情况时有发生。同时,行业还面临结构性矛盾——大量新入行飞手在考取执照后难以找到理想工作,而行业因快速发展对成熟无人机飞手存在大量需求。
今年以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主管部门及各相关协会持续通过渐进式调控方式,对低空领域存在的过热现象进行规范引导,具体举措如下:
-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于今年9月在发布会上指出,低空经济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唯有管得住才能放得开。
- 依据民航局相关精神,无人驾驶航空器执照考试管理服务方已分别出台配套规范措施,包括发布各自协会申请机构的资料上传平台、清理空域许可已到期的培训机构等。近期发布的相关管理措施,预计为国家整体低空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当前各方信息,分析如下:
- 本次训练机构申请功能暂停旨在规范培训机构发展,协会在线申请相关功能与UOM等系统的对接升级属于常规技术优化,低空经济产业基本发展政策未发生调整。
- 系统升级在一定程度上为遏制机构申请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具体包括:培训机构申请资质后未开展实际经营活动;空域许可申请到期后未办理续期;借助教员资质挂靠方式获取培训资质;无资质机构通过有资质机构代为报名等。
- 除上述规范要求外,协会对无人机训练机构还设有业绩人数考核指标,例如首年需满足报名人数不少于70人、通过考核人数不少于50人的条件,达标后方可换发合格证等。
对于合法合规经营的存量无人机培训机构而言,此次规范调整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今年以来,受培训机构数量激增影响,行业内招生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少数机构为争夺生源采取不正当手段。事实上,已有今年新入局的机构面临招生困难的局面,部分甚至可能无法满足协会首年报名人数要求。
对于计划新申请资质的企业而言,此次调整未必为负面信号。尽管在新规要求下,短期内申请训练机构的成本可能较以往有所上升,但从长期来看,新规将有效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针对计划入局的企业,建议事先做好以下评估工作:
- 对开办机构的前期投入与预期产出进行细致核算,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 对机构运营过程中的资金、人力等成本支出进行保守估算,并做好资金预留,增强抗风险能力。
- 在业务规划方面,除培训业务外,需制定多元化的运营方案,避免因单一培训业务招生受阻导致企业经营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