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路到荒漠,从湖畔到山峰……看过《后会无期》MV的观众,都会被航拍镜头下一连串的美景“征服”。而这一长串的航拍镜头不是专业摄影师在直升机上拍摄的,而是使用无人机航拍的。在泸州,也有这么一位使用无人机拍摄的“航拍达人”,他就是四川警察学院社会学专业的大二学生——刘江。
刘江操控无人机航拍
戴一副黑框眼镜,高大,壮实,言谈举止中透着同龄人少有的成熟;观点独到,善于分析、总结,这是记者对这位21岁西北大男孩的第一印象。
“我是技术男,但不宅。”接受采访时,刘江这样介绍自己。他告诉记者,除了最爱的无人机,他还喜欢滑翔伞运动,“一切与天空有关的事物都是美好的”。正是因为这份对天空的喜爱,他从一位小小的航模爱好者,变成了“航拍达人”。“我不能飞,就让无人机去飞,让无人机航拍带我去看这个美妙的世界。”刘江说,无人机航拍帮助他实现了飞行梦。
好骄傲 是首个用无人机航拍布达拉宫的人
“丝绸之路·中国旅游之年”西藏宣传片航拍、2014年拉萨雪顿节航拍、西安夜景航拍、叙永水潦彝乡航拍……在刘江的电脑上,有几十部他使用无人机航拍的视频。今年4月12日,他还被央广之声邀请到云南参加某坦克部队的航拍工作。
刘江(右1)正在操控无人机航拍
记者看到,在刘江上传到优酷的视频中,《平凡之路拉萨航拍混剪》已被点击播放2万多次。在他的镜头下,布达拉宫闪烁着光芒,美轮美奂。网友“丹扎”评论说:“感谢你让我看到不一样的家乡。”也有网友表示,“拉萨的美景在你的镜头下更显圣洁无暇。”刘江告诉记者,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无人机航拍布达拉宫的人,这让他有些惊讶,同时也感到很骄傲。
“叙永县水潦彝族乡是一个令人沉醉的地方。”刘江说,来到泸州一年多,他终于有机会拍摄泸州的美景了。在《航拍水潦彝乡》的拍摄中,他感受到叙永人民的纯朴之美,鸡鸣三省之地的别样风景。
“我们不做航拍,我们只是上帝视角的搬运工”。刘江的QQ签名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刘江说,航拍之所以能带给人们独特的视觉享受,是因为技术的革新,是无人机技术带给摄影的革命性突破,他为此感到振奋,“希望未来能做得越来越好,我也会尽我所能和无人机航拍一同前行”。
好学生 成立实验室 展开无人机警用研究
说起大二成立的“四川警察学院无人机工程实验室”,刘江向记者分享了这么一个故事。
在一次摄影讲座上,刑技系康卫老师放了一张图,让同学们回答图是怎么拍的。早在高中阶段就开始接触航拍的刘江大声说“是航拍”,并且道出了航拍的原理。康老师对刘江印象很深刻,并留他在课后讨论航拍的问题。“老师提出空中摄影技术对刑事现场画面的拍摄很有帮助,但苦于没有技术支撑,有一些遗憾。”刘江说,他随即向老师建议,可以利用飞行器实现空中摄影。
和刘江就航拍问题进行讨论后,康老师帮助刘江向学校申请了活动室。刘江告诉记者,自己的无人机组装、拆卸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康老师的帮助给他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同时,我也意识到航拍技术确实对公安工作很有应用价值。”于是,刘江开始展开无人机的警用研究,并发表《无人机在公安工作中的特化应用》论文,从警用角度对无人机的应用做了专业化研讨。
通过自己的努力,今年4月,刘江获得了中国航空运动协会颁发的会员证和飞行驾驶执照。同时,他的“无人机工程实验室”还和重庆市公安刑警总队技术处建立共建合作关系。刘江说,除了公安工作中以外,无人机还可以应用到特别广泛的领域,如环境监测、生态保护、公共安全、国防军事和广告摄影等,市场需求非常大,可以说无人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好搭档 与同学航拍视频获赞
“我是一个有性格缺陷的人。我可能太较真,尤其是在工作时,特别容易发火,我想他一定受了不少委屈。”说着这话,刘江看着自己身边的搭档刘政廷笑了笑。而在刘政廷心中,刘江却是一个认真的“好师傅”。
“我们是同班同学,因为爱好结识。他在技术方面确实能称得上‘大神’,这也是我默默崇拜他的地方,在我心里,一直都把他当师傅。”据刘政廷介绍,在平时的拍摄中,刘江是主控手,他是副控手,合理分配工作,从来没有出过意外。
“他的性格很温和,也很踏实努力,我很放心和他一起工作。”刘江这么评价自己的搭档。“我视器材如生命,在学校除了刘政廷以外,没有谁能把器材借走。”刘江说,这些东西一是比较贵,二是都是他用心血组装起来的,他不希望任何一个人有弄坏它的可能,但是刘政廷他很相信。“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搭档,我很感谢他。”
泸州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在前不久举行的四川警察学院的运动会上,两人还运用无人机航拍了运动会的盛况,吸引了很多同学围观。他们制作的运动会视频,也获得了高点击率,同学们纷纷点赞称太“高大上”,而这两位一向低调的男生也因此“出名”了。
来源:泸州新闻网